中国
编辑
1904年孙文作檄文《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明朝末叶,中国发生大内战,满洲人利用那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用蛮族入侵罗马帝国的同一种方式,突然袭来,占领了北京。这是一陆肆肆年的事。中国人不甘心受外族的奴役,便向侵略者进行了最顽强的反抗。满洲人为要强迫中国人屈服,便残酷地屠杀了数百万人民,其中有战斗人员与非战斗人员、青年与老人、妇女与儿童,焚烧了他们的住所,劫掠了他们的家室,并迫使他们采用满洲人的服饰。据估计,有数万人因不服从留发辫的命令而被杀戮。几经大规模流血与惨遭虐杀之后,中国人才终于屈服在满清的统治之下。
学者、明史专家黄仁宇认为:
在长江下游立即引起反抗的近因出于薙发令。对男子的理发作规定,原来是中国的老传统,明代即规定头发挽辔,以针插在脑后;满洲人则将头发之前部及于脑顶剃去。1645年新朝代命令全国男子一律照办,限10天之内办毕,如不照办则是违抗天命。汉人越觉得薙发为一种被奴辱的处置,而满洲人执行命令的态度也越强硬,好像大帝国的出处全靠臣民遵命与否,而一切存亡去就之间全靠剃头刀作主宰。一位翰林学士私下里议论这政策,立即被判杀头罪,只因他与皇室接近沾恩以绞死执行。究竟有多少人决定宁死不愿在这命令之前屈服,无从什算,因为这薙发的问题也和其他抗清的原因混为一体。
(其人为内翰林秘书院大学士兼署吏部尚书、纂修太宗实录总裁官陈名夏。)
他亦表示:
从另一方面讲,满清人与华北汉人在容貌上很难区别,同时他们有心汉化。除了强迫执行外表上及仪礼上对新朝廷之臣服外,他们也不另外生事,构成种族间的轩轾。[87]
国外
编辑
参见:黄祸、傅满洲和清国奴
19世纪,西方用“猪尾巴”(pigtail)来称呼中国人的辫子。“Pigtail”一词在英文中原来并无贬义,但随着中国形象日益下滑,本来就异于别国的辫子发式逐渐成为西方人嘲弄、侮辱的对象。一些英美文人将“pigtail”拆开变为“pig's tail”。日本媒体也随之用“豚尾”来特指中国辫子,更继丰臣秀吉称中国人为“髯虏”后[88],在江户时代称清朝人为“豚尾奴”,将辫子与“豚”(猪)相联系,视为野蛮、落后的象征。[89]剃发留辫被当作陋习,如在1895年马关条约后处于日本统治下的台湾,薙发与缠足、吸食鸦片并列为台湾三大陋习之一。[90]当时中国留洋的学生颇多因此受外国人侮辱者,这也成为清末兴起剪辫风潮的诱因。
清初,若干朝鲜文人私下写作时仍以崇祯年号纪年,以穿着明朝衣冠感到自豪,对于汉人顺从满族服饰相当鄙视。朝鲜人曾私下把清人叫做“夷虏”,把清使叫虏使,把清朝皇帝叫做“胡皇”。[91]
然而,在清朝的朝鲜使臣抛开了“华夷之辨”的心态,对清朝社会以至整体作出了如此评论:
“朝鲜朝北学派人士通过细心观察,认识到清朝统治下的中国与他们所想像的在"夷狄"统治下的国家完全不同,满朝的经济繁荣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不由得滋生出许多感慨,也让他们重新审视起朝鲜国内对待中国的一些负面印象,从而在游记中尽量客观地描述出中国强大、繁荣、文明的理想形象,在客观上肯定了满族人对中国的统治。”[92]
1732年,日本江户儒臣林春胜、林信笃著作《华夷变态》一书,注意到汉人满化。[93]
《中华文明史话》一书中指出:
幕府第四代将军德川家纲时,开始与清朝进行文化交流。他与他以后的几代幕府将军都十分尊重中国,称其为“上国”,称康熙为“上国圣人”。[94]
近代法国作家、法兰西学院院士阿兰·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95]中写道:
这些中国教士的压抑心理:他们现在的身份使他们不能留长发。但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必须在脑后留一条辫子,这是满人的规定,违者有死罪。只有李长得像欧洲人,因而他可以不遵守这条可怕的规矩。[96]
巴罗认为满人的做法堪称政治上的杰作,这对一个半开化的民族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为树立起自己的影响,他们采取了十分灵活的实用主义态度。被汉人召来镇压一场造反运动的满人把自己的头头推上了空缺的皇位。他们采用了中央帝国和天朝的官僚体制的模式。奇怪的是他们仅限于强迫别人留他们那令人屈辱的发式:头剃光但留一条辫子——后来汉人把辫子塞在帽内,并一有造反行动就把它剪掉。
今天我们知道这些说法全是错的。满清初期,他们表现得非常凶残。建国后的最初几年,整批整批的百姓遭到屠杀。强迫留辫子引起了骚乱,结果都被镇压在血泊之中。当我们这些旅行者企图概括或探测未来时,他们的观点并非总是正确的。与他们的看法相反,最初满人表现得十分野蛮,慢慢地汉文化才占了上风。[97]
1911年10月10日,几乎纯属偶然,一个密谋在汉口的法国租界得逞了。驻军投向起义者,革命迅速地蔓延开来。汉人把满人从1644年以来强迫他们蓄留的辫子剪了下来,作为解放的象征。[98]
曾亲身参与太平天国的前英国军官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99]中写道:
为了彻底消灭爱国情绪,满洲人强迫被征服的中国人(汉人)剃去他们从古以来就作为珍爱装饰的长发,强迫他们垂辨,并采用鞑靼服装,违者处死。据说,宁死不肯忍受这种民族屈辱的人有千千万万。变更民族装束在一切征服手段中是最明显最能压制人的;这无疑是粉碎中国人民精神的有效方法。凡不肯忍受的就失去了头颅。
太平军和满清政府奴役下的中国人(汉人)之间最突出的,最使外国人注意的对照,就是他们的外貌及装饰的截然不同。中国人(汉人)向来被认为是面目愚蠢、装饰恶劣的民族;而使面容变丑的剃发不能不说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常去访问附近的村庄,以调查村民对太平天国的统治有什么感想。我很高兴见到他们在各方面都十分满意,尤其使我感动的是他们都乐于留发,这是太平和自由的标记,跟满洲人及其强加在汉人身上的剃头蓄辩的奴隶标记恰成对照。
美国耶鲁大学任教的教授菲尔浦斯(WILLIAM LYON PHELPS)在他1939年出版的自传中亦提到了留美中国学生的辫子:
这些男孩子穿著打扮和我们一样,只是头上留著长长的辫子。他们玩橄榄球的时候,会把辫子藏在衬衣里,或盘在头上;如果辫子松了,那可是给对手一个太强的诱惑。我们玩的所有的游戏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但他们很快就成了棒球、橄榄球、冰球的好手,在花式滑冰场上技术更是超群。当自行车刚刚出现的时候,学校第一个买它的是曾(吴仰曾)。我现在仿佛还可以看到,他骑著这奇怪的家伙在避难山路上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