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世界慰安妇纪念日

8.14世界慰安妇纪念日

女主角们来自黑龙江、山西、湖北、广西、海南五省。但不管在哪里,她们的生活看起来都如此相似:太阳出来,她们起床,吃饭,靠着墙根晒太阳。偶尔用浓重的乡音闲聊,更多时间则是沉默。太阳下山,她们端着椅子回屋,吃饭,睡觉……日复一日。

平凡到,和我们自家奶奶的生活,不会有两样。

唯一的不同可能是,女主角们都背负着身心伤痛,剧烈到有的人终其一生无法直面。

在我们看来乏善可陈的无聊日子,

是她们用了自己的全部努力,

才活下来、过下去的。

抗战期间,有20万中国妇女成为日军“慰安妇”制度下的受害者。1990年代,陆续有百余受害者站出来,向日本政府提出诉讼,要求道歉与赔偿。

但再强烈的生存欲望,再执着的“要个说法”,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敌不过时间。2012年,青年导演郭柯开始关注“慰安妇”制度受害者,并为韦绍兰拍摄第一部纪录短片时,国内“慰安妇”幸存者尚有32人,他因此把片名定为《三十二》——韦绍兰是其中一个,也是每一个。

在2014年他决定将所有幸存者的故事都搬上银幕时,由于一些老人的离世,片名已经由《三十二》变为了《二十二》。影片选择在今年8月14日“国际慰安妇纪念日”上映,而此时,在世者不过8人。

由《三十二》变成《二十二》,虽一字之差,却透露出无尽悲凉。郭柯明白“也许5年后,这个数字就是0了”。对于拍摄这部中国最后的“慰安妇”生存状态的影片,他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多年以后回头看时,让自己不会后悔、不会遗憾”的事。

片尾播出长达三分半钟的近3万众筹者

郭柯第一次接触这个题材是在2012年,他看到了媒体对韦绍兰老人的报道——这位1920年出生的老人有一个在“慰安所”怀上的混血儿子,是目前国内已知的唯一一例。他本能地判断出这是一个好题材,年底就动身奔赴广西,拍摄了韦绍兰和她混血儿子的故事。

韦绍兰老人(右)和她的混血儿子

影片拍完,郭柯在临走前给韦绍兰老人留了500块钱。第二天,老人给他们摄制组的4个人一人发了一个红包,每个里面都装了100块:“快过年了,给你妈妈买点糖果吃。”

郭柯当场就哭了。不仅仅是因为他知道,眼前的老人每个月就靠30元的低保为生,更是因为在自己亲奶奶去世16年之后,他又再一次收到了奶奶给的红包。这个红包至今藏在他的钱包里。

或许,正是这份内心的感动坚定了他拍摄《二十二》的决心。

那个大年初四,郭柯还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什么样的困难。但他模糊地感觉,凭着一点公义、一点私心、一点柔软的感情,应该能让自己坚持下来。于是,在没有拍摄计划、更遑论拍摄许可证的情况下,他自己掏了路费和租机器的钱,毅然上路。毕竟,彼时的24已经变成了22。

2014年5月23日,《二十二》剧组正式开机。郭柯马上遇到了拍摄的问题:

采访对象不愿回忆“慰安所”的日子

这超出了他的意料。毕竟在此前拍摄《三十二》时,主人公韦绍兰老人善良、健谈,充满信任地像对待一个孙辈一样对待郭柯。面对镜头,她能谈论苦难,大多来自日军,也有的来自丈夫和乡民;她也记得获得的涓滴善意,逃出“慰安所”时被陌生人留宿、舍粥,知道怀孕后婆婆保护她留下了腹中的孩子;她还会唱童年时学过的山歌,唱男人娶了恶媳,唱女人被丈夫毒打。她经历的人生的苦,在那些歌谣里,不再孤独。

坚强、乐观、善良,始终展现在韦绍兰老人脸上

更重要的是,她有求必应。

92岁的老人去河边挑水,弯着腰、曲着腿小步小步挪,一小勺一小勺往桶里舀水,另一只手把着扁担防止自己掉进河里。镜头在河对岸看,不动声色。

但老人能做到这一切,与其说是她的责任感、正义心,不如说是她面对媒体的善良。

在家人的回忆中,老人每说起过去的事,总要关起来难过好几天。

而更多的老人,并不愿让过去继续影响自己现在的生活。

郭柯团队在同意拍摄的每户人家都待了一个星期,哪怕很多素材在开始的几天就已经拍到。但他觉得,应该多和老人们相处一段时间。广西老人何玉珍在拍摄期间总是一言不发、神情恍惚,剧组陪了她一个星期,临走时还给她留了一些物资和款项,看起来有点糊涂的老人忽然很明白地拉着郭柯的手说:“你们走了,又剩下我一个人。”

而现在,影片中的何玉珍老人已经离开了人世。

采访结束后,拍摄团队还会和老人的全家一起合影,并将照片洗出来送给她们。这些照片后来被她们细心收藏,有人放在床头,有人收进盒子里。其中有一位家里装修的,还要求郭柯给她洗一张大的,“好挂在客厅里”。

这样的诚意,确实容易让老人们感动,也更愿意敞开自己埋藏多年的秘密。采访后期,山西老人李爱连告诉郭柯,以往她对其他记者“没有讲实话”,

“那些问题,当着我的儿媳、孙孙,怎么说得出口?”

李爱连老人做了很久的心理准备,她想告诉郭柯自己曾遭遇了什么,但最后只轻轻问了一句:“门都关好了吗?”

仿佛只有关严屋子的门,她才敢打开心里的门。

据李爱连回忆,被日本兵抓去后,她被饿了三天三夜,最后有人扔给她一堆大葱。18岁的她一口气吃了8根,胃从此坏了。当她开始边哭边回忆那个凌辱她的日本人时,郭柯让摄影师关掉了机器。“我不拍了。不想拍,觉得没有必要,对她来说打开(内心)是多么难多么痛,我为什么要告诉所有人说‘快来看啊,她在说了,这是干嘛呢?”

他非常明白,自己想做的影片并不仅仅为了文献价值:“我想让下一代看看,那些奶奶有多么可爱。我也想让国际上看看,我们没有生硬地把一段历史挖出来给你们看,而是看看我们中国人,是怎么保护这些老人、尊重这些老人的。”

海南老人林爱兰是郭柯此行中,最难打交道的一位。年轻时她曾是红色娘子军,杀过日军,得过两枚抗日奖章,后来被日军俘虏,送入了“慰安所”。她晚年居住在敬老院,房间的墙上始终挂着一把刀,觉得万一有小偷来,还能砍小偷,尽管那时的她已经几乎难以走动。

第一次见面,林爱兰对他们毫不理睬。她当着郭柯的面和身边的老人说:“我知道他们来干嘛,哼,我什么都不会说。”

采访一度陷入僵局,最后是郭柯在当地救助的一条小狗,成为了关键的破冰道具。知道林爱兰爱狗,郭柯就每天把小狗带去和她作伴,趁老人高兴,他就用蹩脚的广东话凑到她耳边喊“爱兰!”——他打听到林爱兰曾一度在广东行商,会说粤语。

林爱兰听后惯例瞪他一眼,嘴角却笑了。

“爱兰其实特别可爱,我们从不叫她奶奶,都叫她爱兰爱兰。或者学她养女,叫她爱兰女士。”郭柯说。

在成片里,他想表现这种接触的一波三折,于是林爱兰的出场被剪的故弄玄虚:第一天她在敬老院的集体生活里只出现半个身子,第二天又出现多一点……廖庆松问他:“老人生活中也是这样吗?躲躲藏藏?神神秘秘?”

郭柯说:“其实她们的生活都很无聊。”

“那你为什么就不能让她们无聊?”廖庆松反问。

“听到那句话,我就像任督二脉被打通了一样。廖桑直接看出了我那时的焦虑,就是面对市场和观众,我想增加一些剧情化的东西。他最后把我这些都拿掉了。这个片子毫无疑问应该把老人放在第一位,她们不是你表达的工具,或者用来感动观众的道具,这是我觉得最起码的。会感动的人,自然会被感动。”

韦绍兰老人曾勇敢地参加了东京“战争与女性暴力和平资料馆”的公开活动。

和《二十二》中的每位老人一样,韦绍兰忍受了侮辱与伤害,忍受了歧视与恶意,忍受了贫穷与老病,然而她仍然特别勇敢。她曾经参加东京“战争与女性暴力和平资料馆”的公开活动,痛哭不止,但一边哭也要一边控诉。而相处的大多数时候,她笑眯眯地唱着山歌,感慨“这世界红红火火的。我要活下去,吃野菜也要活下去。”

大多数人,都不像韦绍兰那样可以直面过去。以林爱兰这样的烈性,说到自己在“慰安所”的日子,只说了一句“想杀人”。而湖北老人毛银梅是朝鲜人,她的讲述里有大量留白,表现如应激障碍。说到逃难时被日军抓到汉口“慰安所”,她忽然哭了:“我不想说,不想说了。”这时,镜头沉默地切到了汉口“慰安所”遗址,有时候深情凝视,有时候不忍直视。

有声音质疑说:

从艺术创造的角度上看,即便是纪录片,也需要矛盾和冲突,也需要有情节。

太无聊了,浪费了一个好题材。

郭柯说:“她们的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矛盾和冲突,她们晚年的生活就是这么无聊,你不能因为它的无聊,而不接受它。”

在或长或短的拍摄过程中,郭柯发现老人身上的共同点有很多——生活平静、少有怨恨、难见眼泪,如果你真实地来到老人身边,所见所感基本上也就这样。

在老人们身上,相比那段珍贵的历史,活着才是更大的主题。

这群老人中的大多数不是斗士,不是勇者,生命只教会她们做一个默默承受的人。这样,在人生里挣扎的痛,也就少一点。

对我们来说呢?

了解老人的过程,有我们直面历史的态度。

电影院里会出现《二十二》这样一部比较特别的电影,它不一定出现在显眼的位置,但哪怕放在角落,也希望你能够去看它一眼。

最后,希望“达康书记”的这句话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打开它:

“面对伤痛,不终日怨恨,但一刻不忘!”

-THE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相关推荐

电信诈骗多久开庭
北海365最新房屋出租

电信诈骗多久开庭

📅 06-29 👁️ 9310
说给男朋友很甜很撩的话
北海365最新房屋出租

说给男朋友很甜很撩的话

📅 06-28 👁️ 1765
创造的意思是什么
365bet.com官方网站

创造的意思是什么

📅 07-13 👁️ 3946
商家为什么不怕12315
365网新闻

商家为什么不怕12315

📅 07-02 👁️ 7850
其他增强功能
365bet.com官方网站

其他增强功能

📅 07-08 👁️ 5168
电视有线费用到期了,不续费会怎样?这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鹿鼎记原著结局原文解析
北海365最新房屋出租

鹿鼎记原著结局原文解析

📅 07-02 👁️ 4599
「消失」的小黄车
365网新闻

「消失」的小黄车

📅 07-18 👁️ 6582
《叫我官老爺》門客總覽:108門客、5謀士+限定版15門客 – 闕小豪